第(2/3)页 陆阳说完之后,目光平静却带着审视地看向张立奎,等待着他的回答。 这套转移模式,是陆阳自己琢磨出来的,在他看来,方向绝对正确,可行性也高。 当然,他也清楚,这确实需要一个不短的时间周期和持续的投入。 恐怕也只有他这样清楚知晓后世智能手机将如何颠覆世界,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有多么重要的重生者,才会如此坚定不移、不计成本地在这方面进行超前布局。 张立奎仔细聆听着陆阳的每一句话,大脑飞速运转,评估着这个计划的细节。 他点了点头,脸上露出赞同的神色,但同时也带着一丝务实者的审慎: “陆总,您这个思路,从技术传承和能力建设的角度来看,是完全正确且没有问题的。” “这么操作,确实能够系统性地将知识和经验转移回来。” 他话锋一转,指出了现实问题:“不过,这个过程,可能在时间和花费上都不是一个小数字。大规模派遣员工海外长期工作、维持美国研发中心的运营、以及在国内组建新团队的成本,加起来会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持续投入。” 张立奎虽然不清楚陆阳为何如此执着地非要將研发中心从美国迁回国内,但从这套操作方案的复杂度和涉及面来看,他深知其背后需要的资金支持将是天价。 在他看来,暂时保留在美国研发,或许才是更经济的做法,老板如此坚持,必然有更深层的考量。 陆阳听到张立奎的分析,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只是非常肯定地点了点头,语气淡然却蕴含着强大的底气: “钱不是问题。只要方向是对的,投入再大也值得。” 这句话他说得轻描淡写,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和雄厚的资本自信。 随后,陆阳没有在这个话题上过多停留,而是抛出了另一个更关乎技术路线的重磅想法: “立奎,还有另外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关乎我们未来处理器的根本,那就是手机处理器架构的问题。” 第(2/3)页